莫斯科开启非遗/民俗大师课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新阵地

时间:2017-07-19 14:30:19 来源:万维家电网【原创】 作者:李乐 编辑:李乐

“看看这是我编制的小金鱼,真好看。没想到在莫斯科还能体验到这么多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并亲身体验制作,太有福气了!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我明天还要过来。”一位莫斯科老太太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她的劳动成果。

在“地坛庙会全球行•2017莫斯科之旅暨北京东城区-莫斯科中央区国际友好城区系列交流活动”中,众多非遗传承人、民间老艺人联合在展台中央的欧式小亭里面为莫斯科市民开启了“大师课堂”,现场手把手的与大家进行茶艺、书法、木板年画、脸谱、剪纸、草编等非遗民俗项目的制造与交流,不仅让莫斯科市民深刻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此次活动承办方北京东方妙汇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明昭介绍:“地坛庙会全球行•2017莫斯科之旅一共带来了40个中国非遗和民俗项目,在7月15日到18日展出期间,每天都会开设‘大师课堂’活动,众多非遗传承人或民俗手工艺大师将进行现场教学,从火爆的现场可以感受到莫斯科男女老少非常青睐‘大师课堂’,他们高高兴兴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民俗作品带回家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润物无声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当中,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地坛庙会全球行”植根于庙会的社会历史功能和文化平台价值,经过3年的努力已在德国、泰国、台湾、伊朗、俄罗斯、保加利亚、老挝等7个国家和地区,柏林、汉堡、汉诺威、不莱梅、曼谷、德黑兰、莫斯科、索菲亚、万象与台北等10个城市举办12场高规格海外文化活动,带动包括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手工艺、传统美食、文艺演出、旅游推介、中华雅集、艺术展览等走出去项目共约130个,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和好评,以庙会为载体有效拓展了文化走出去和人文交流新方式、新亮点,实现了庙会历史生命力在当代的延伸。

汉族茶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泡茶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道艺术。活动现场,茶艺师详细带领大家认识茶,了解它们的区别,掌握不同的泡法,学习每一个步骤,最后泡得一杯色香味俱佳的茶。展示期间,参与课堂的小伙伴们坐的笔直,两眼聚精会神的看着吴裕泰的茶艺师,更期待与老师的互动…

陈国华老师的书法课堂亦是非常难得,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文化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其众多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八一大楼,钓鱼台国宾馆收藏。在地坛庙会全球行•2017莫斯科之旅的“大师课堂”当中,陈国华老师亲自教大家书写了福寿禄等文字,不仅让感受到了书法艺术之美,更让大家了解了中国民间信仰的魅力。

说到名俗,年画在中国是很有代表性的,在民间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而制作年画,估计许多人都不太了解了。在地坛庙会全球行•2017莫斯科之旅的“大师课堂”上,木版年画雕刻传承人张运祥不仅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木板年画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以及制作工艺,还让大家一起走上操作台,亲身体验中国年画制作的乐趣。

脸谱也是“大师课堂”非常受到青睐项目之一,它不仅是传统戏曲的化妆方法,更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彩塑京剧脸谱和京剧盔头两项非遗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杨宇辰先生现场与大家一起进行脸谱的制作,告诉大家绘制脸谱的色彩与图案谱式的运用,以及它们所体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探寻其中的美学元素。对于不太了解脸谱艺术的莫斯科市民来说,个个都沉醉其中。

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民族艺术中的璀璨,从小在美术课堂上我们都会学习这门中国宝贵的艺术,莫斯科市民当然也非常感兴趣,并且他们的“老师”是鼎鼎有名的"北京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阳,现场教大家一起剪出了一只优雅的蝴蝶,让每一个为之心动。 

来自山东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工艺传承人刘凤臣在“大师课堂”上带着大家一起进行柳编的制作,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学习得非常认真,他们将柔软易弯的柳条编织成各种造型美观的工艺品,有小金鱼、有篮子、有五角星等等。

虽然此次莫斯科之旅的活动只有4天,但在“地坛庙会全球行”上开设的“大师课堂”将会继续,一批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友人在学与做,看与玩之间,更深入的感受到中国民间艺术的华美。可见以娱乐及生活方式传播中国非遗/民俗文化的地坛庙会全球行“大师课堂”,已经逐步成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阵地。